在環(huán)渤海漫長的海岸線上,山東、遼寧、河北和天津各港口正在大興土木,并都提出了雄心勃勃的港口發(fā)展規(guī)劃。但無一例外,他們同處于一個岸線和一片海域,擁有相同的經濟腹地,在功能和定位上其實并無太大區(qū)別。
這種同質化的競爭局面同樣在長三角、珠三角上演。上海港與寧波港之間的“龍虎斗”早已成為“生死對決”。而在珠三角地區(qū),深圳、廣州、珠海、東莞等新泊位的規(guī)劃投資依然火熱,競爭無疑將進一步加劇。
大港在角逐,名不見經傳的小港也加入競爭的行列。蘇北763.12公里海岸線上自北向南密布著9個港口。個個都大喊“以港興縣”,但沒有一個能有足夠的物流量匹配,常年處于“饑餓”狀態(tài),充其量只是個臨時轉運港,好比萬噸巨輪之下的小舢舨,不過是給上海這個真正意義上的“國際航運中心”扮演跑龍?zhí)椎慕巧选?/P>
各地比拼建港,帶來了諸多負面問題:一是一些港口資源的配置不科學。特別是深水岸線,屬于稀缺資源,由于盲目開發(fā)不達標,造成資源嚴重浪費。二是有些港口間的物流布局不合理。就區(qū)域經濟來講,貨源是有限的,沒有縱深經濟腹地支撐,港口活不長。三是一些港口間的競爭無序。同質碼頭、泊位的建設,對同一腹地的貨源產生激烈競爭是無法避免的。
港口是一種戰(zhàn)略物流平臺,需要縱深經濟腹地支撐,并與鐵路、高速公路和大江大河對接,才能發(fā)揮其最大的物流效益。上海港之所以成為國際航運中心,是因為它的背后有蘇州、無錫、常州和南京縱深300公里的經濟腹地支撐,又有長江和滬寧鐵路、高速公路對接。
因此,港口建設需要列入國家戰(zhàn)略規(guī)劃,統籌兼顧。而上述重復建設、惡意競爭的現象都是因為缺少戰(zhàn)略規(guī)劃,缺少全國一盤棋的大局意識,各地政府從本地利益出發(fā),多少帶有強烈的政績沖動,以港口這種大投資、大手筆、大動作來產生轟動效應,以求GDP快速增長。
港口重復建設、布局失衡、競爭無序,已經引起了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視。通過港口整合來組合布陣已然成為各地解決此問題的必然選擇。
港口整合是大勢所趨,但由于區(qū)域差異的存在,像江浙一帶,各港口本身都是各地各自的“肥缺”,利益驅動心理較強,地方保護主義嚴重,使港口整合在事、責、權、利方面所遇到的阻力也各不相同。港口整合非常難,因而在整合模式的選擇上必然是慎之又慎,而最終以市場為導向才是根本。